近年来,幼儿及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小眼镜”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陈千豁代表提出《将“防控近视眼”列入石家庄市“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建议将视觉健康纳入市民健康保障计划。民建石家庄市委提出的《关于控制青少年儿童不良视力发病率,全面提高视力健康指标的建议》的提案中,也建议把儿童视力问题纳入幼儿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构考核管理目标当中,从而扭转目前青少年儿童视力问题。
青少年已成近视“重灾区”
民建石家庄市委的提案中指出,资料显示,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发病率约15%左右,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30%—40%,中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58~70%,大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超过89%。
“石家庄的情况也很不乐观。”提案中提到,青少年儿童视力问题不是逐年好转而是逐年恶化,近视眼人群趋于低龄化。
石家庄市人大代表陈千豁也在建议中提到,根据有关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从20年前的30%上升到了60%左右,石家庄现有在校生152.8万人,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青少年近视率会大幅提升。
“患病率高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近视发生早。”陈千豁说,近视发生得越早,高度近视越普遍。过去很多人,包括眼科医生,都认为近视不是大事,无非就是戴上眼镜,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权威研究结论表明,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千豁说,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给人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视力下降,还可能使眼球的前后径加长,眼球形状发生变化,眼球后部的视网膜、脉络膜会受到牵连、牵拉,从而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性,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所谓的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随着年龄的增加,度数也会增加,最可怕的是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眼部病变,包括玻璃体的变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刻不容缓。
民建石家庄市委:早发现早干预
民建石家庄市委认为,解决青少年儿童视力问题,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4—6岁是最佳有效康复期,对于散光,可以通过72小时大脑神经记忆学习,重新建构远视力“景深”能力,解除看远物象模糊和变形感现象;对于弱视,在4—6岁给予针对性的视网膜细胞激活康复训练,5—8个疗程可康复;对于近视,防控的焦点在眼轴长度异常生长,通过10个月的眼轴生长抑制训练,可有效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及进一步恶化。
委员们建议,把儿童视力问题纳入幼儿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构考核管理目标,形成政府牵头、专业机构指导实施、幼教机构组织操作、家长配合的局面。对幼教机构保健人员开展视觉功能康复训练基础培训,对患儿家长开展眼生理视觉功能科普宣传。鼓励社会资本、慈善机构、民营、个人等社会力量在幼儿园中开展特色视觉功能康复训练班或兴办视觉功能健康特色幼儿园,培养视觉康复训练师,将视觉功能康复训练常态化。对于这些幼儿园,政府可在税收、地价、水电等收费上给予优惠。
陈千豁代表:纳入市民健康保障计划
石家庄市人大代表陈千豁告诉记者,石家庄早在2004年9月就建立了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干预中心。正式启动了以“早期干预,科学矫正”为主题的“石家庄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干预工程”,在主城区基本实现“早干预、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的近视防控。“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视力健康科学干预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中小学生的视力防控。”陈千豁介绍,比如每年9月中小学开学,“干预中心”就会派专业人员到300多所中小学校,为3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普查。通过干预档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进行视力状况全程跟踪,实现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的早期介入、长期跟踪、有效防治,进而实现“让未近视的学生远离近视、让刚近视的学生告别近视、让已近视的学生减控近视”的社会收益。
然而由于全社会对近视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干预措施落实不到位。“家长对近视防控了解不深,社会上近视防控乱象丛生,家长难辨真伪,采取了许多不科学的办法,致使许多孩子错过了防控的最佳时机。”陈千豁说。
陈千豁建议,在《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章第七节《实施健康石家庄工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把“近视眼防治”列入规划。将视觉健康纳入市民健康保障计划,意在引起全社会对“防控近视眼”的重视,为进一步开展防控近视眼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文标题:“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将防控近视纳入市民健康保障计划
文章来源:燕赵都市报